GB 5749-2022《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》將常規指標“氯酸鹽(使用復合二氧化氯消毒時)”的名稱修改為“氯酸鹽”,刪除了限定條件,這次修訂表明無論采用何種消毒工藝,出廠水氯酸鹽指標均不得超過0.7mg/L的限值。
看完這個修訂后,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會和小編一樣,心中有四連問:
為什么要將“氯酸鹽”的名稱做修改?
氯酸鹽是怎么產生的?
如何去降低氯酸鹽的產生?
國標檢測氯酸鹽很復雜,清時捷推薦的檢測方式是什么?
接下來就讓小編來為大家一一解答這些問題!
1
“氯酸鹽”名稱發生變化的原因
由于不僅復合二氧化氯消毒工藝會產生氯酸鹽副產物,而且次氯酸鈉消毒工藝中也會產生氯酸鹽,因此把“氯酸鹽”的名稱做了修改。
2
氯酸鹽的產生原因如下
以次氯酸鈉消毒為例進行講解:
成品次氯酸鈉溶液性質不穩定,在溶液中能發生多種化學反應,產生氯酸鹽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兩種:
(1)成品次氯酸鈉溶液在儲存過程中,常溫下也容易發生分解和歧化反應,導致有效氯濃度不斷降低,歧化反應會生成副產物氯酸鹽。
(2)次氯酸鈉在水中發生水解,產生次氯酸;pH值越低,次氯酸比例越高;次氯酸與次氯酸根共存,反應生成氯酸鹽。
注:次氯酸鈉分解產生氯酸鹽主要取決于:儲存溫度、儲存時長、重金屬及懸浮顆粒等污染物、初始濃度及pH值,其中儲存溫度及時長是影響氯酸鹽形成的重要因素。
與成品次氯酸鈉相比,通過現場制備的方式有利于減少氯酸鹽的形成。
(1)現場制備的次氯酸鈉通常是現制現用,儲存量少,且無需長期儲存;
(2)現場制備的次氯酸鈉濃度通常低于1%,因此和高濃度的成品次氯酸鈉相比具有非常緩慢的降解率。
3
降低氯酸鹽產生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
(1)水廠采購成品次氯酸鈉時,除了按照現行標準來測定有效氯和重金屬雜質以外,還應檢測氯酸鹽的含量。
(2)現場制備次氯酸鈉,應控制反應溫度等條件以盡量降低次氯酸鹽含量。
(3)次氯酸鈉應該存放在陰涼干燥的環境中,避免陽光直射,夏天的存放時間不超過10天;氣溫常年較高的區域,建議夏天采用空調等控溫措施降低儲存溫度,盡量控制室溫在25℃以下。
(4)儲罐中的次氯酸鈉用完后再添加,避免因儲存時間過長不斷分解產生氯酸鹽副產物。
(5)若購買高濃度次氯酸鈉,則需現場進行稀釋后進行儲存。
4
氯酸鹽的檢測
檢測儀器
▲Q-CLO3 便攜式氯酸鹽測定儀
采用TMB差值比色法,可以實現現場檢測水中氯酸鹽含量的儀器設備。可以應用于自來水二氧化氯消毒、次氯酸鈉消毒的副產物氯酸鹽含量測定。
檢測步驟
1.往兩個干凈的平底消解管中分別加入兩滴R1。
2.往其中一個平底消解管加入2.5ml的R2,另一個加入2.5ml的R3。
3.兩個平底消解管都加入1ml的水樣,擰緊蓋子,搖勻。
4.準確計時20分鐘。溫度低于20℃時,需在25~37℃的水浴中反應20分鐘。
5.將加入R2試劑的平底消解管擦拭干凈。
6.放入適配器中。
7.蓋上遮光罩,按一下調零鍵。
8.按一下調零鍵。顯示屏顯示“8.8:8.8”,約1秒后顯示“0”為調零成功。
9.將加入R3試劑的平底消解管擦拭干凈。
10.放入適配器中。
11. 蓋上遮光罩。
12.按“讀數”鍵,顯示結果即為氯酸鹽,單位是mg/L(以氯酸根計)。
END
●往期推薦 ●
● 關于次氯酸鈉消毒的基礎知識,來了解下!
● 新國標為什么要加強對消毒劑及其副產物指標管控?
● 次氯酸鈉消毒工藝全過程監控解決方案
● 次氯酸鈉從何而來,往何處而去?
掃碼關注我們
微信號|sinsche-com
聯系熱線|400-660-7869
讓檢驗蘊含思想 為客戶創造價值
關注清時捷微信公眾號
了解更多產品資訊
儀器信息網
版權所有@sinsche